秋天可以如何养生?

秋天是养生的黄金季节,中医认为秋季与“肺”相应,主“燥”,特点是干燥、收敛、肃降。因此,秋天的养生核心在于“防秋燥、养肺阴、顺收敛”。

爱问经验方法/步骤

1/4分步阅读

一、饮食篇:润燥滋阴,少辛增酸

这是秋季养生最直接、最重要的一环。

1.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:

果蔬类:梨、银耳、百合、山药、白萝卜、莲藕、荸荠、甘蔗。这些食物能有效缓解口干、咽干、皮肤干等问题。

2.推荐食疗:

冰糖炖雪梨:润肺止咳的经典糖水。

银耳百合莲子羹:滋阴润燥,安神助眠。

山药粥:健脾益肺,温和滋补。

3.遵守“少辛增酸”原则:

少辛:减少葱、姜、蒜、辣椒、花椒等辛辣发散之物的摄入,因为秋天需要“收敛”,而过食辛辣会发散肺气,加重秋燥。

增酸:多吃一些酸味食物,如山楂、葡萄、石榴、柠檬等。酸味能收敛肺气,防止秋燥伤肺。

4.忌生冷,重温补:

天气转凉,脾胃功能减弱,应避免大量生冷瓜果和冷饮,以免损伤脾胃阳气。饮食应以温热、易消化为主,为冬季进补打下基础。

[图][图]2/4

二、起居篇:早睡早起,秋冻有度

1.作息顺应自然:

遵循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的原则。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,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。保证充足的睡眠,可以有效缓解“秋乏”。

2.“秋冻”要科学:

“春捂秋冻”有道理,但并非人人适宜。

3.要领:不要天气稍凉就马上添厚衣,让身体有适度耐寒的锻炼,有助于增强冬季的御寒能力。

4.关键:一定要“冻”两头,护中间。即头部(百会穴)和脚部(足三里、涌泉穴)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风受寒,而身体可以适当“冻”一下。老人、儿童和体弱者不宜盲目“秋冻”。

[图][图]3/4

三、运动篇:动静相宜,收敛内养

1.选择平和的运动:

秋季运动不宜大汗淋漓,否则会耗伤津液。推荐慢跑、快走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瑜伽、登山等。这些运动既能锻炼身体,又能保持呼吸平稳,符合“收敛”的养生之道。

2.多晒太阳:

秋高气爽,阳光和煦。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,多到户外晒太阳,尤其晒晒背部(督脉所在),可以补充阳气,驱散秋寒,改善情绪。

[图]4/4

四、情志篇:安宁心神,远离悲秋

1.主动排解“悲秋”情绪:

秋日草木凋零,人容易产生忧郁、悲伤的情绪。要学会主动调节。

2.多与人交流:多与亲朋好友聚会、聊天。

3.培养兴趣爱好:听舒缓的音乐、养花、钓鱼、练习书法等,都能让心神安宁。

登高望远:周末去郊外登山,俯瞰大地,能让人心胸开阔,化解不良情绪。

[图]

注意事项

多喝“润燥茶”:用麦冬、沙参、菊花、罗汉果等泡水代茶饮,比单纯喝白开水更能缓解秋燥。

穴位按摩:按揉迎香穴(鼻翼两侧):用食指指腹按压,可通鼻窍,防感冒。

保持环境湿润:如果室内空气干燥,可以使用加湿器,或者在房间放一盆水,以增加空气湿度,缓解皮肤和呼吸道的不适。

编辑于2025-10-08,内容仅供参考并受版权保护

分享经验:https://www.sinaiask.com/sina/d45ad14808282728552b80e6.html